曼彻斯特来到印度

1772年,公司官员亨利·帕特洛(Henry Patullo)冒险说,对印度纺织品的需求永远无法减少,因为没有其他国家生产出相同质量的商品。然而,到19世纪初,我们看到了印度纺织品出口的长期下降的开始。 1811  –  12年的作品占印度出口的33%;到1850  –  51年,不超过3%。

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?它的含义是什么?

随着英格兰棉花工业的发展,工业团体开始担心其他国家的进口。他们向政府施加迫使政府对棉质纺织品施加进口关税,以便曼彻斯特的商品可以在英国出售,而不会面临外部任何竞争。同时,工业家说服东印度公司也在印度市场出售英国制造商。 19世纪初期,英国棉花商品的出口急剧增加。在18世纪末,几乎没有进口棉件的物品进入印度。但是到1850年,棉花件占印度进口价值的31%以上;到1870年代,这个数字超过50%。

因此,印度的棉花织布工同时遇到了两个问题:它们的出口市场崩溃了,当地市场缩水,被曼彻斯特进口量倾斜。由机器以较低的成本生产,进口的棉花产品很便宜,以至于织布工无法轻易与它们竞争。到1850年代,印度大多数编织地区的报道讲述了衰落和荒凉的故事。

到1860年代,织布工面临一个新问题。他们无法获得足够质量的原始棉花。当美国人

内战爆发,美国的棉花供应被切断了,英国转向印度。随着印度的原棉出口的增加,原棉的价格上涨。印度的织布工饿了,被迫以高昂的价格购买原棉。在这种情况下,织造的情况无法支付。

 然后,到19世纪末,织布工和其他工匠面临着另一个问题。印度的工厂开始生产,用机器货物淹没了市场。编织行业如何生存?

  Language: Chinese